大賽緣起 About Us


賞鳥為全世界最普及的生態旅遊活動,跨國性賞鳥旅遊已經是當今許多賞鳥愛好者經常從事的活動,某些擁有豐富鳥類多樣性又兼具旅遊優勢的國家(賞鳥資訊、可及性、消費水準、旅遊安全、其他特色等),每年皆能吸引大量的國際賞鳥人士,並對其經濟產生具體的貢獻,且可讓生態資源的價值更為國內外人士所瞭解,更願意為其保育可貴之生態資源付諸實際的行動,進而達到永續觀光資源之目的。

“Birdathons”起源於英國,目的在於保護大自然。這是一個競爭性的賞鳥活動,即參賽者盡可能去觀察記錄到至多不同種類的鳥類,並進行募款。在日本,這類的活動最初於1988年舉行, "NEC Student Birdathon"是由學生所組織並結合募款的自然保育活動,自1994年以來,由日本電氣公司NEC(Nippon Electric Company)獨家贊助。

世界各地,如: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香港觀鳥大賽的舉辦自1984年開始,由Mike Chalmers and Clive Viney提出,其靈感來自於一本書『The Big Bird Race』, 作者為 Bill Oddie and David Tomlinson.。這本書介紹了由四個觀鳥人組成的小隊,如何在24小時內記錄到更多的鳥類物種來贏得比賽。

馬來西亞的福隆港國際賞鳥大賽(Fraser's Hill International Bird Race )自1988年開始辦理,由彭亨州福隆港發展公司主辦,馬來西亞自然學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馬來西亞共同協辦。

臺灣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,目前紀錄鳥種已高達601種,約佔全世界的20%,有24種特有種,更有超過59種的特有亞種,臺灣鳥類資源密度之高佔全世界第二位,這些特有鳥種加上全球罕見的黑嘴端鳳頭燕鷗、八色鳥、黑面琵鷺等,構成臺灣對全球賞鳥者的致命吸引力,藉由在臺灣舉辦國際性的觀鳥比賽,是爭取世界鳥人望遠鏡焦點的重要活動之一。